教学案例七:国学与外语学院 黄淼 《大学英语II》
一、课程概况
《大学英语II》是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人才为目标。
二、教学感悟
1.课程设计总思路
课程教学设计以产出导向教学法(POA)为基础,着眼于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广泛存在的“学用分离”、“文道分离”两个弊端,同时融入对学生学业诚信、物与人的辩证关系等思政要素,培养学生外语素养和人文素养。
2.教学流程示例

课程导入环节以TED演讲及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为导入,通过听与读双渠道的输入材料既锻炼了学生听与读的能力,又进一步引入网络安全这一主题。

驱动环节主要为设定具有真实性的产出目标,即学生将作为代表在国际网络信息安全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之后学生尝试口头表达并知晓自身不足之处(语言知识层面和内容层面),进而产生学习饥饿感。

以此为基础在促成环节,教师以课文为媒介为学生从词组、句式、段落结构等方面搭建脚手架,通过递进性的练习将语言知识内化到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之中。

最后通过生生合作评价对产出目标进行修正及展示,并引发对物与人关系的深刻思考。

三、推荐理由
教师备课认真,教学经验丰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各环节设计合理,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衔接流畅;和学生互动效果好,善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案例八:健康学院赵欣宇《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对食品生产加工、消费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控制措施进行研究,以确保食品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当前发展现状,培养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思维。
二、教学感悟
1.案例引导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具有很强社会属性,与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加强了具体的生活实际案例引入,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学生理解晦涩的理论知识。

2.内容革新
本课程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本课,同时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应用性课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紧跟国
家政策变化、专业及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思政润心
食品产业是关系民生的基础产业,承担着提供营养健康、安全放心食品的重任;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思维。因此,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思想上的精神引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家国情怀,做“舌尖上的安全”的守护者。

三、推荐理由
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食品安全实例进行教学,概念和原理的引入深入浅出,表现出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比如:以绿色食品的概念,融入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做出的努力及成效;以化学性污染物质来源讲解危害机理、防治措施等重难点内容;以天然产物、生物农药的应用导出现今解决食品安全的新进展。制作的PPT图文结合,授课插播微视频,板书讲解重难点,激情、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