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娜,女,198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08年7月参加工作,教龄15年,教授,现任纺织与服装学院院长。青岛大学研究生合作导师,功能性纤维与纺织品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纺织工程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产教融合纺织工程专业教师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纺织品研发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北大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4部。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一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黄河流域纺织服装校企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毛纺织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届《毛纺科技》编辑委员会委员,山东纺织工程学会纺织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时光荏苒,刘美娜教授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五个年头。不论多久,不论何时,只要站到讲台上,刘美娜始终都充满着热情与激情,她的授课丰富多彩,深受同学们欢迎。
不忘“上好每一堂课”的初心,探索产教融合
刘美娜教授认识到上好每一堂课是一名老师的首要职责。为了增加实践经验,她把备课搬到了企业车间。从整经到穿综、穿筘到开织、挡车,一点一滴的跟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将课本的知识与生产融会贯通后带入课堂。学生们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于是,她将课堂转移到车间,联合企业技术人员讲解设备、工艺。
正是这“上好一堂课”的初衷,开启了刘美娜教授探索产教融合的改革之路。第一阶段,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把生产车间作为课堂,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老师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实习,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最终开发了羊毛模块课程体系,出版应用型教材2部、译著1部,获得纺织之光教学成果奖2项。第二阶段,“学-研-训”产教融合三平台助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三方协同共建课程对接生产的教学平台、课题对接应用的科研平台和技能对接岗位的实践平台,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纺织工程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产教融合纺织工程专业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牢记“学院引领者”的使命,致力团队建设
作为纺织与服装学院院长,刘美娜教授打造出了一支优秀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培育出了一支紧跟产业需求的创新型科研团队。她结合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引育并举、校企融合”的团队建设思路,形成创新与工匠的有效互补。由她负责组建的“产教融合纺织工程专业教师团队”获批第三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她的带领下,校企双师组建工匠型教学团队,围绕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建设,校企联合组建纺纱、织造、染整课程群教学团队,将企业的轻纺行业工匠、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十佳纺织面料设计师等人员吸纳到团队中,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形成工匠精神价值引领、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在她的推动下,平台建设引育创新型科研团队,围绕产业需求组建高性能纤维、功能毛纺织品、纺织智能检测技术科研团队,培育功能性纤维与纺织品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平台引进省级高层次人才作为带头人,形成良好的牵引效应。同时,构建“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为教师成长搭建交流和学习平台,推动教师快速成长。近三年引进省级高层次人才3人,培养副高以上骨干教师9人,获批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1个。
构建“德理实研”的知识体系,实践创新教学
在教学中,刘美娜教授还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她将教学内容纳入思政要素、研发案例,构建“德理实研”一体的知识体系。她结合各章节知识点,引入学科前沿发展或纺织文化文明、工匠精神等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传达专业知识、能力和发展;将企业生产、研发案例引入教学,通过生产案例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对接关系,做到会用,通过研发案例让学生在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做到用的好;收集企业产品,按照组织结构和产品属性分类整理,形成生产案例和研发案例辅助教学,实现产业技术与理论、学科前沿与创新的融合。
除了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她还努力推行数字化教学方法改革,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认知度入手,借助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技术等开展新型的课程建设模式,并利用知识图谱、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手段辅助课程建设改革,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新型课程改革模式。

坚守“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理念,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科研道路上,刘美娜教授也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是她一直以来的座右铭。哪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成功,背后都是百炼成钢的坚持。她经常指导青年教师“万事开头难,每位教师都要写项目申报书,先从校级项目着手,再厅局级、省级,今年不中,明年继续,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刘美娜教授依托企业优势资源,带领老师们与企业深入合作,科研硕果累累。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学校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便利的条件,学校与企业共享资源、共组团队、共研课题,培育形成了高性能纤维、功能纺织品、智能检测技术三个研究团队。近几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承担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地方企业委托重大课题20余项,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批高性能纤维与纺织品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功能毛纺织品研发工作,每年联合企业开展纵横向课题2-3项,开发新产品3-5个,并整理产品研发案例用于教学,编写应用型教材2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响应国家和山东省黄河发展战略,2022年,刘美娜教授牵头联合青岛大学、中原工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等10余家高校企业成立“黄河流域纺织服装校企科技创新联盟”,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力推动黄河流域向生态纺织、智能纺织、低碳纺织转型发展,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功能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
刘美娜教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孺子牛”精神,不求回报地传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成才,是每位教师学习的楷模。栉风沐雨秉初心,甘之如饴倾奉献。她在坚守教学科研、服务行业领域沉潜蓄势,不懈前行;她说,要带领纺织与服装学院走向辉煌。